王震离开新疆始末
陈伍国 刘向晖
1949年王震率领10万官兵进军新疆后,在辽阔而富饶的西陲大地上,展开了艰苦卓绝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然而,正当他准备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黯然地离开了准备奉献一生的新疆。
牧区改革起风波
1951年5月,新疆的减租反霸斗争全面展开。
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农村,除农业区外,还包括辽阔的牧区。在各族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的同时.广大牧民却依然生活在牧主剥削压迫的煎熬之中。王震当时产生了一个想法,将农村牧区改革与农村改革同时进行,剥夺地主们的土地,没收牧主的牲畜,让贫苦牧民彻底翻身。这样,及早改革完毕.便可以全力以赴地进行经济建设。
王震把这个想法同曾涤等中共中央新疆分局领导谈了。曾涤完全支持他,其他几位新疆分局领导也都赞同,表示支持。有的领导还主张动作要快些。有了大部分分局领导的支持,王震便提出“变封建的畜牧经济为人民的畜牧经济”,并指派高峰草拟方案,先动起来。
4月23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将《关于在伊犁开展牧区改革》的电报发往中共中央西北局。随后,又委派张邦英专程到古城西安探听消息。
性格率直的王震,没等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答复,就雷厉风行地布置开了。5月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复电,明确否定了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牧区改革的意见,指示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应该集中力量在农业地区进行土地改革,游牧区暂时维持现状,半农半牧区暂不进行土地改革.甚至不办减租反霸。
就在王震为此事举棋不定的时候,邓力群从南疆回来了,他1951年8月到南疆一边参加减租反霸.一边进行社会调查,掌握了非常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邓力群在南疆呆了8个月,有的是材料,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本子,边翻边说:“在南疆农村,有的地主同时又是牧主.牧区的牲畜70%一80%都是农村地主的,在土地改革中,虽然土地和财产没收了,还有大量的牲畜,照样剥削农民。”邓力群的调查又给了王震以极大支持。
5月14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专门开会讨论西北局复电。参加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会议的绝大多数领导众口一词地赞同王震。只有才从西安回来的张邦英,不赞成王震的意见,但他的出发点也只是牧区改革违背中共中央西北局会议精神.组织上过不了关。可他的意见却没有人响应,显得很孤立。
5月17日.中共中央致电新疆分局指出:中共中央西北局5月7日对新疆若干工作方针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在新疆农业区,今年实行土地改革,消灭地主阶级,在新疆进行社会改革要“充分估计到民族和宗教的特点,有意识地在民族和宗教上作一些让步,以换取整个社会改革的胜利,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已达成一致意见的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只注意到了“这是一个坚决的革命的进攻”,而忽视了“作些让步”这一层指示精神的含义,将中央一个完整的指示割裂开来。
在王震的部署下,由张邦英主持起草了《关于北疆牧区镇压反革命的指示》。
恰在这时,习仲勋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讲话,他吸收了内蒙古牧区改革的经验,提出了西北省区牧区的工作方针是:对牧不分不斗,不划阶级。很明显.习仲勋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的决定撞车了。习仲勋的讲话是要在《新疆日报》上刊载的,如果把讲话全文照刊,势必会给正在进行的牧区“镇反”工作造成被动。
王震正为这事为难.邓力群出了个主意:“把习书记讲话中跟咱们新疆分局的指示有矛盾的地方删去.打省略号。”
王震一听.连声说:“好!就这么办。”可邓刀群却担心地说:“这是件大事,可千万要慎重。”
王震爽快地说:“没关系,我给仲勋打个招呼,说我们把他讲话中间的几句话给删掉了。”
5月26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将在牧区“镇反”指示下达各地执行,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西北局。
5月27日,习仲勋的讲话也发了出来,但王震却忘记给中共中央西北局打招呼。
遭到始料未及的批判
中共中央西北局最早发现了问题.习仲勋看到了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报来的“镇反”指示,也看到了被删节的讲话。他立即要求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停止牧区“镇反”。由此.中共中央西北局和新疆分局之间电话、电报来来往往,发生了严重的争论。
李维汉得知情况后,认为:牧区改革非常关键,全国一盘棋,新疆这样搞会把事情弄糟的。他一边和中共中央西北局通气,一边报告了刘少奇。
中央发现问题后,重新给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发了电报,随后又利用王震到北京开会的机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王震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这时被逮捕的牧主已达一千多人。
1952年6月18日.中共中央电告新疆分局:分局5月26日的指示是错误的,应该立即停止执行。
王震也从北京给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打回电话,要求立即停止“镇反”。为贯彻中央精神,分局当日即电告各级党委,停止执行分局5月26日的指示.要求尚未捕人的地区除现行反革命分子外,停止逮捕,对已经逮捕的人,一律暂不处理,畜群和财产一律不动,停止没收一部分反革命分子畜牧财产的宣传。北疆牧区“镇反”遂告停止。
为解决新疆牧区改革问题,中共中央专门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会议。会议由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部分领导同志出席。彭德怀和李维汉、刘格平也参加了会议。
对王震的批评由习仲勋率先发言,以后一个接一个,严厉地批判了新疆分局和王震……
刘少奇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批评了以王震为首的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在牧区改革上所犯的错误,强调在新疆实行牧区改革,应当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随即宣布了中央改组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的决定:由王恩茂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兼新疆军区代政治委员、新疆财经委员会主任;徐立清任第二书记:张邦英为第三书记;赛福鼎·艾则孜为第四书记:王震仍为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新疆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专门找王震谈话。 .
目睹王震一脸委屈的神情,毛泽东说话了,他似是安慰王震又像是强调中央意图:“照他们这么一说,王震岂不成了新疆一霸吗?”
“新疆这几年的工作,成绩和错误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但这一个指头的错误是严重的,必须纠正,但纠正王震的错误不要伤害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对王震的批评处理只传达到县团一级。
然而,王震却丝毫没有料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1952年7月15日至8月5日,新疆省第二届党代表会议在迪化(即今乌鲁木齐)的西大楼礼堂召开。会议共有两项议题,可二十多天的会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揭发和批判王震。王震心情抑郁,寝食不安。在会议快结束的一次小型聚餐上.王震喝了不少酒,似乎要借烈酒倾吐自己悲凉的心境,可没说几句就哽咽语止,伏案失声痛哭。
1954年2月28日.王震被调往铁道兵部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7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对新疆分局二届党代会问题作了纠正:1952年新疆省第二届党代会对王震同志和新疆分局的批判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央当时撤销王震同志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军区政委及财委主任,是不公正的。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王震要部下多读左宗棠的书,还是在这本书里,暗示王震以当代左宗棠自喻。可见王震和新疆的关系非同一般了。又听说,当年王震在新疆很有震慑力,三岁小儿啼哭,只要说王胡子(王震)来了,便能止啼。王震死后,据说部分骨灰也撒在天山。并留话说永远保卫新疆,保卫壮丽的共产主义。那么又可以看出王震对新疆感情的深厚。在这里我想请教各位的是,王的部队进军新疆的时候,打过什么具体的战役?实施过什么战略战术?以至于他成了建国初期新疆最有威慑力的人?
王主要是建国后经营新疆,对民 族 分 裂分子进行铁腕打击,才有小孩止啼一说。
盛世才在1944年黯然离疆,赴重庆任国府农林部长。但不久遭弹劾。后曾一度在西安做胡宗南的高参。旋即逃台,因积怨过多,在台北深居简出,几乎不与外界来往,1970年7月13日在台北病逝。
王震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和第六军进入新疆的时间是1949年深秋,此时盛世才早已离开新疆,自然也就不会和王震作战。新疆是和平解放的,驻扎新疆国军在新疆警备总司令部陶峙岳将军带领下和平起义,因此解放军入疆没有什么战斗。
王震与新疆联系很紧密是因为他在五十年代初期,作为***西北局派驻新疆的大员,肩负着新疆党政军大权,自然对解放初期的新疆局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同时期的新疆,不但有旧政权残余分子的暴乱和破坏,更有泛突厥泛伊 斯 兰的“双泛”分子武装叛乱。北疆的大规模武装叛乱到1953年前后才逐渐肃清,而南疆的武装叛乱在50年代中期依然猖獗。在当时全国进行镇压反革命的浪潮下,新疆也大规模肃清叛乱分子。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这一点,新疆还没有内地某些省份例如广西手腕强硬,但因为新疆地广人稀,且中间还夹杂着民族关系,所以王震的名声就显得突出。
饶舌一句:大嘴私下对王震当时的铁腕手法投赞成票,若不是王胡子,我们的新疆早就是“车臣”或“科索沃”了
当时解放军进新疆,王是一野第一兵团司令,而进疆部队就是一兵团的第2军和二兵团的第6军,而第2军就是王的老部队359旅,王也是第2军首任军长。后来南疆军区就是由第2军军部机关改编的。解放军在进疆过程中基本没有战斗,可以说是和平解决。
王震的铁腕与广岛的原子弹有某种相同之处——看似残酷,实际是比较仁慈的做法。
如果没有原子弹,日本必将抵挡到底,进行本土决战。估计美军伤亡至少十万,而日本军民伤亡至少五十万。两枚原子弹总共伤亡才十万,两相对比还是原子弹“仁慈”。王在新疆道理也是一样。
王在新疆开杀戒是因为他一个心腹师长行军途中拉队一会,被叛乱分子杀害,同时各地都有经常零星被袭击事件,才动手的,等毛知道制止已经干了几个月了,整理的差不多了。
傳言(我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王回京彙報工作說: 老子殺得新疆50年出不了一個反革命
引用:
以下是引用洛浦秋风在2004-4-3 17:46:59的发言:
王在新疆开杀戒是因为他一个心腹师长行军途中拉队一会,被叛乱分子杀害,同时各地都有经常零星被袭击事件,才动手的,等毛知道制止已经干了几个月了,整理的差不多了。
是说的第6军16师副师长罗少伟吗?
应该是,他是在哈密地区看地形的时候被残酷杀害(类似前几天伊拉克人对付那四个美国承包商),罗少伟是王震的爱将,当时只有36岁。
罗少伟牺牲的时候只有32岁。
罗少伟与王震似乎并无太深的交往。罗少伟是陕西汉阴人,13岁时被抓丁,补充进了陕西警备二旅,这个陕西警备二旅一部在1936年12月起义,成立了陕西抗日义勇军,不久编入八路。罗少伟就这样参加了革命,很快入党,被派到河北抗日。大约是40年左右吧,罗少伟正在晋冀鲁豫军区陆军中学学习,学校突然遭日军袭击。罗少伟等几名学生被日军俘虏,不过罗少伟很幸运,他乘日军松懈带领俘虏暴动,夺了几杆枪又杀回来,还受到军区通令嘉奖。44年罗少伟奉命调延安任教导旅第一团团长,1946年参加了接应359旅北返的军事行动。解放战争期间,罗少伟一直是教导旅一团团长,教导旅改为一野6军16师的时候,罗少伟任副师长,1950年在哈密七角井牺牲。
至于南疆的平叛,始于1954年,结束于1959年,范围很大,鲜有资料提及。这场动乱是顽固坚持东突分裂观点的穆罕默德 伊敏的信徒在南疆煽动起来的,其灵魂人物是南疆的大依禅 阿尤甫 哈日及其继任者阿卜都依米提大毛拉。主要暴乱有1952年12月和1956年3月的墨玉县暴乱,1956年4月洛浦县暴乱,1957年4月12日的和田暴乱,1956年4月19日的英吉沙暴乱,1959年,主谋阿卜都依米提大毛拉被捕获,暴乱随即平息。
对于王震将军在新疆的经历,大家可以看《王震传》。
曾看过回忆文章, 说罗少伟是故意去死的。原因是上级要求入疆部队官兵能结婚的都结婚, 以后还要把家属带到新疆去,具体到罗少伟这里, 就给他拉郎配了个前国军军官的遗孀。罗是虎将, 又极有个性, 先以年轻、以后再说, 后以婚姻自主为由抵制,但受到了“有小资产阶级调调”的严厉批评,并被要求在几天内做通自己的“思想工作”与该女子"自由“完婚。于是此后几天内罗少伟多次不必要地出现在危险地带,并拒绝隐蔽,最后一次在听说前面有叛军之后,自己坐上吉普车超越部队前进,遭遇敌军后又一次拒绝隐蔽、后撤,终于中弹。该事件震动到了北京,后有专门指示,对婚姻不得强迫,组织做媒也需“和风细雨”。
天呀,您是从哪听说的呀!
王震的入疆部队一部分是1949年深秋和初冬紧急调运到新疆的,其间动用了起义的国军河西警备司令部的辎重汽车,甚至苏联还援助了我们一个空军师,来专门空运部队入疆。先期入疆的是郭鹏的二军,这个军一直挺进到南疆喀什。罗少伟所在的六军是徒步入疆的,并且在分工上是负责北疆防务。1950年初,六军的主要部队才陆续抵达指定位置。罗少伟是从哈密出发,检查哈密至迪化沿途部队防务时遭土匪袭击的,此时的六军正在紧锣密鼓地巩固地方政权,那里有心思去结婚交女朋友呀。
王震去湖南招募女兵去新疆是建设兵团成立的事情了,要是拿这些事情往罗少伟身上套,是不是有些亵渎英雄呢?
我网上看到的是死一个战士杀10个当地人,戒严后是任何3个维族男人上街杀无赦。
其实铁碗政策的副作用也很大,除非能持续100年,禁用维语禁穿维服。将其彻底熔于汉族之中。可惜胡耀邦终止毛的政策,叹之。
王震在新疆的严厉大规模镇压时间只有几个月,但是也把想杀的和该杀的解决的差不多了 ,等中央的命令下来,他就收手了,剩下的只不过是大地震后的余波,但是效果很明显,影响也很久远,一直到80年代,新疆的吓唬小孩就说:再哭!王胡子来了!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用狼、熊、警察和神鬼吓唬爱哭闹的孩子。
新疆建设兵团在新疆当时占用的都是最差的地,好地方大都被维族等占用,要从维族手里拿地,肯定会象巴勒斯坦一样麻烦事故不断,不过维族等那有王震老奸巨滑(此处是褒义),那着孬地,但去拦河修坝,在西北水到那里,那里就是好地,维族等穆斯林同巴勒斯坦一样勇敢而没有智慧,只道是天灾罢了,罗布泊的消失也是这个原因,30年下来,好地、孬地变了个。
广西剿匪动用了解放军两个兵团四个军十九个师,加上地方武装共约四十万人,消灭土匪四十二万人,至于镇压的匪特恶霸是多少,大家可以猜猜看,当时第一批指挥剿匪的领导被批评,大概是说手太软,或许是因为那批人就是广西人,不忍心大开杀戒,后来派去一个"铁腕"人物,真正是大刀阔斧,不过混乱的局面的确很快肃正.
顺便说下,后来在藏区剿匪和对印反击战出名的"丁大胆",名头就从广西开始.
我新疆的亲戚说,王当时镇压的时候,对一些维族村庄采取了三光政策,把村里男女老幼赶到一处,然后用机关枪扫射,大概类似于今天萨达姆对付库尔德人差不多铁血的政策导致至少50万维族人逃离家园,跋涉到土耳其定居,所以今天的泛突厥运动,很多都是旅土的维族人搞的。谁可以证实一下
谈到新疆,不知道请哪位兄台顺便介绍一下1958年甘肃一带回教势力的暴乱情况记得好象是54军,丁盛指挥镇压的,请哪位兄弟详细介绍一下最近看到关于甘,新回教势力的一些书,提到教派之间的纷争提到一些,希望指教,谢谢。
dazui兄说的对,广西的剿匪工作开始很软,39军117师政委李少元的回忆录<硝烟征程>记载,1950年初,39军对抓获的土匪全部释放,使匪徒很嚣张,在5月,土匪伏击39军一支部队,杀死36人,俘虏29人,并全部杀害.使39军头头大怒,组织反击,将抓获的800多名土匪全部镇压.
很多都是流传,不过在南疆民族问题确也是很突出,以前看过权赤延的书里面,访问王震的
话,大意就是明面上说的是很严,但实际上作的很灵活。
新疆问题复杂的很,不说别的,中国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有效管辖准确说应该是乾隆年间开始。汉唐在西域的存在更像是宗主国的保护,并没有将其作为领土进行统治。而且历史上新疆与波斯、伊 斯 兰的关系要更强于和中国本土的关系。乾隆之后的新疆民族运动也一直没停过。\
类似的左宗棠和兆惠平定准部合回疆时杀的人绝对不会少,我看解决民族问题就是需要胡萝卜和大棒并举的,拉拢上层人士和宗教人士,分化和同化普通民众,不先杀几个立立威谁会买你的帐啊?还有阿,国民党失败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把解放军上层人士都看作一群李自成刘宗敏式的武夫老粗,结果怎么样?文化人玩心眼居然没玩过老粗们,垮了。
现在当然找不到令人信服的资料。
但口传也是史料。
我有一个伯父,50年在湖北参军,上朝鲜,结果路上拉肚子没有去成。后来转到新疆。
20多年前听他说,新疆维人怕王震,就是因为他敢杀,不会因为你是维人,犯了事我就饶了你。犯了事就杀,杀怕了,没有敢与***对立的,没有敢与汉族对立的。到80年代,还怕王震。
现在新疆,汉族的孩子怕维人。一个是汉人的羊性教育,还有一个原因是法律不平等。
现在新疆的年青人,很多都不知道那一段历史了。可惜。
社会更替时总是血雨腥风的,王震进疆杀多少人,你只要了解一下本地镇反时杀的人就知道了,当时杀人的权力下放到区大队,有血案的有举报一般都保不住,全国情况其实差不多,匪患重,则多杀。新疆的多,所谓多,也是人口相传罢了。因为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成为总让人提的话题,有的在提起时总是别有用心的样子,好象汉人镇压维人一样,为一直存在的民族矛盾制造理由。
上面有一些言论很不利于一贯的尤其是目前新疆情势,好不符合应持实事求事的态度。
当时的新疆还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存在,不是国民党,而是同为***的新疆三区的党和武装组织-民族军,这个问题最后激化,其实和苏联有关,就是有名的伊利事件。
希望大家可以就事论事,不要扯远了,楼上还有人比出64,不是自找麻烦嘛?
同意“长江长江我是黄河”的观点,异己者多,则多杀。因为是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易成为话题;当然还要看论者的角度,对失去亲人的当地人来说,那决不仅仅是统计数据。
不同意把兆惠,左宗棠,王震并列而论,左宗棠和王震是杀人,兆惠则是灭族,准葛尔是满州的数代大患,清廷是存心灭之,当然还要托老天帮忙,降下天花。要不是土尔扈特东归,漠西蒙古就完全绝后了。不过物极则反,失去了牵制的维族最终坐大。三人相比,兆惠,王震不过是平疆边将,受命征讨而已。左宗棠则是数百年一遇的人杰,真正做到了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从陕西一路平定到西域,奠定了近代中国的西部疆域。
哈萨克人的近代史的确充满悲情,现在哈萨克斯坦的民族主义也在兴起,鼓励各地的哈萨克人回迁,加上泛突厥主义的影响,虽不如维族闹得热闹,也是隐患。
王震在新疆杀人我没听说过,但听我一个远房的外公讲过一些他们当年缴匪的事情,他是2军的,当时是机炮连连长,有一天带着通讯员到营部开会,回来后发现全连晚上露营是被偷袭,头都被土匪割调了。整个连就剩下他们两个人。
起先因为对待反革命分子的处理中过于宽大,老百姓说国民党无法无天,***有天无法。因此中央发文件要处理这种“宽大无边”的问题,即《关于纠正在镇压反革命活动中的右倾偏向的指示》,后期的镇压是很严厉,杀的人也较多
据我得同学看的***讲,确实是三光政策!
偶然见到有关罗少伟的话题,补充一些情况,因我父当年曾与罗在一起并肩战斗过。
罗是陕西汉阴人,50年4月1日遇难,年32。
当时罗率部在哈密以西七角井附近剿匪,罗带5、6个人乘美制吉普车走在前面,由于行进速度快,将后续部队甩在了后面,结果在山峦处中了匪徒埋伏。据我母言,司机首先中弹,车随即熄火趴窝,除一人外余皆遭不测。罗是被擒后,拴在马后活活拖死,并遭剖腹剜心,肠子挂在树梢,其状惨不忍睹。遗体后被盛入一口白皮棺材运回。
43、44年间,蒋调胡宗南欲进击陕甘宁,一时“京畿”告急。随即,由晋察冀和冀鲁豫军区抽调若干精锐之师“晋京勤王”。前者共6个团由黄永胜率领,后者亦6个团由杨得志率领,抵延安后分别被编为教导二旅和教导一旅,黄、杨分任旅长。罗就是此时随杨旅去的西北。抗战后,两旅中部分队伍抽调东北、华北,余部合编为教导旅。从延安保卫战,到决战兰州,直至进军新疆,几乎参加了西北战场的所有战事,屡建功勋,成为西野老彭手下三个主力旅之一,这也就是罗遇难时所在的6军16师的前身。
“罗遇难与其婚姻事有关”云云,此事我父若在当最为清楚,可惜老人已于近年去世,已无从究其详。但据我母言,罗确已结婚,其妻在此后还曾去过我们家。人生得矮小,形象亦不佳,看上去像15、6岁,在部队做卫生员。而罗则是高大英俊。46年,美国特使马歇尔作为调停人来到延安,中央曾指示由教导旅抽调500精干官兵组成我军建军史上第一支仪仗队,在毛、朱、周的陪同下接受检阅,而罗正是这支队伍的队长。罗不喜其妻是真,致使婚后都未住到一起。
当年部队进疆前曾在酒泉驻扎一段时日,是有许多干部在为婚姻事操忙,因为都传说进了新疆什么样的都找不着了。但也不是谁想结婚就能结得成,还是有种种限制,如必须满三十,必须是团以上干部等。
罗是为骁将,尤敢打硬、恶仗,对其遭劫难,全师上下嗟叹不已。毕竟大风大浪都已经历过,又值全国解放,三十出头正值当打之年,而阴沟翻船,栽在几个山野蟊贼之手,着实令人扼腕。该路匪徒随即被灭,包括匪首及其大中小仨老婆一锅端。然逝者已往,去者不可追,徒留叹息。
罗有个性,我父亦是心高气傲之人,但言及罗,更是直言其“傲的不得了! ”
16师前身来自两个大军区,各区中又是跨分区抽调,涉面甚宽,但共同之处是皆为精锐部队,多为老红军、老八路的班底,故谈及其光荣历史,弥足自豪。从南昌起义、井冈红旗、强渡乌江、护卫遵义,到平型关、百团大战,及回民支队、南泥湾、七天七夜保卫延安等等等等,涉及到的大小历史事件之多之广,在我军历史上实不多见。
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部队原本要成为捍卫京师的御林军,但适逢大漠狼烟起,一声令下,全军原地180度大转弯,嘶马追风,铁骑绝尘,调头西向而去。
剿匪任务完成后,一系列的大变动、大调整将该部拆卸的七零八落,择其大要略举一二:1300余适龄官兵组建西北空军空25师;为地方政府建党建政搭班子;为起义的26师配备成建制政工干部(从师政委至连指共计244人);抽调两个营组建军区骑兵团;为军委抽调建立海军的干部等等不一而足。几年内像过筛子一样一遍又一遍,成批的抽走调走,最后余下的部队于53年集体转业,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为国家屯垦戍边。在中国版图的西北边界,陇海铁路线境内延伸的最远端,阿拉山口之中,至今尚能觅见其身影,依然在默默地耕耘着、奋斗着,企盼着有一天能重塑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