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您的位置 燃烧 >> 燃烧新疆 >> 新疆文化网 >> 畅谈艺术与艺术家的责任
  • 畅谈艺术与艺术家的责任

  • 作者:  来源:新疆经济报  日期:2008-8-26 22:32:53
  • 【新闻报道】记者陶晶
        投影幕布上,一位女画家将自己的脸割得血迹斑斑……她要用自己的这种行为艺术,来抵制一些对女性的不良称谓;一位艺术家组织了1001个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免费去德国呆上一周,参加号称世界上最前卫的当代艺术大展——卡塞尔文献展……
        徐唯辛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客观地讲述着在中国乃至世界引起轰动的艺术形式,在场的人们屏住呼吸,聆听着前沿的元素。8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徐唯辛教授,在新疆艺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免费讲座,被誉为中国“2007年度艺术家”的他,吸引了众多新疆艺术界人士和学生,现场座无虚席,气氛活跃。
        他声音浑厚、沉稳。整个讲座的前半部分涉及到当代艺术的主流与边缘,市场对艺术本身的影响,他还特别提出网络化对中国艺术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对于女画家割脸的行为艺术,他详尽地介绍类似行为艺术的背景,他承认女画家的行为艺术在当下是独一无二的,但他本人并未因此就欣赏这种行为艺术。相反,徐唯辛更欣赏那1001个人去德国的艺术创造,他认为事件本身就是艺术。每个人从办理出国手续到在德国参展,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
        如果说讲座前半部分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那后半部分的讲座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后半部分里,徐唯辛教授对其早年及近年来的作品,作出了集中详尽的介绍。从1987年油画 《馕房》获首届中国油画展大奖说起,他说那幅画虽然获了大奖,但自己并不是特别喜欢,相反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当时落选,可很多年后却被展览馆珍藏。经典的作品也许只有经过时间长河的冲洗,才能露出其本来的光彩。
        他坦率地讲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对画的理解,现在看来很不成熟。他将早期的一幅幅作品用投影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没有讲解太多创作手法,而是更多地去谈自己当时对作品的理解和现在对作品的理解。不断地思考和新的认识成了他突破自己的方式。更让人敬佩的是他敢于谈自己的不足,甚至否定曾经的作品。
        《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是他众多作品的突出代表,以肖像切入历史,反思历史。每幅画高2.5米,其中大部分作品去年11月展出,引起轰动,他也是凭借着这部历史作品,被评为中国“2007年度艺术家”。作品被称为一个经历了长时间艰苦孕育和沉重打磨以后生产出来的一个空前思想实体,要是把画册中描绘的人物影像排列组合起来,可以基本还原那个时期的历史。
        他用异常平静的心态展现那个时代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种文化背景之下的“人”的客观存在。可以想象当我们站在一幅幅巨型画像面前时,会如何感受历史。
        他说:“我要把这个作品继续做下去,一百幅是一个阶段,并不是一个句号。我想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不计工本,不计时间的,所以我想把这个作品当作一个特别的作品,做的时间长一些。我做这个作品和市场的出发点没关系,我想把过去做的东西颠覆一下。另外,我一贯提倡作为大艺术家应该有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识,你不仅要关心本专业的事情,同时也要跳出专业圈子,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领域里去考虑,其实这样反而会把艺术作品做好。我尊重市场,但是我不屈服市场,我跟市场要保持距离,这就是具有独立思想的艺术家应该有的姿态。”
        这番话似乎也给了正在苦苦坚持艺术创作的新疆艺术家们一个坚定的信念。
        徐唯辛表示,自己早就想回家乡来看看了,今年总算实现了这个梦。他1958年生于乌鲁木齐市,1972年在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始随美术教师李大用先生习素描,197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新疆的一位女画家许唯冰听完讲座后说:“徐唯辛教授高水平的讲座为所有在新疆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痛痛快快地解了一次渴。”
  •                              
                                            分享收藏到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和讯网摘 Google书签 Windows Live Del.icio.us Yahoo书签 提交新发现,Dig it 添加到百度搜藏 Save to inu.cc 收藏此页到纯我网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 相关文章

新疆昌吉市北京南路168号(世纪花园) 新ICP备:05000483号 QQ-81055124 手机: 13039414517 呵呵~若有错误请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