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您的位置 燃烧 >> 燃烧新疆 >> 新疆文化网 >> 两个细节:对新疆禾木的另类解读
  • 两个细节:对新疆禾木的另类解读

  • 作者:  来源:新疆经济报  日期:2008-8-26 22:13:51
  • □本报记者南子
        “禾木”的意思是哈熊身上的一块肥油。阿勒泰地区的禾木村三面环山,是一个被密密的白桦树包围的幽静之所。这个地方对外地的旅游者来讲一向作为远方而存在。
        “禾木”的意思是哈熊身上的一块肥油。阿勒泰地区的禾木村三面环山,是一个被密密的白桦树包围的幽静之所。
        以前,图瓦人在这一带经常打哈熊。哈熊的胸部有一个白圈,那个地方的油最肥。据当地人讲,当地人打死了哈熊,太油太肥的哈熊油带不走,就挂在树上。有人要找到这里来,别人问:“到哪里去?”他的手往远处这么一指牞答:“去树林里挂满肥油的地方。”后来,人们都知道了这么一个水草丰美之地了。
        后来牞“树上挂满肥油的地方”翻译成图瓦语便是禾木。
        禾木——这个地方对外地的旅游者来讲一向作为远方而存在。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到这座图瓦人的村庄时带给我的惊讶——它就像一片从未经人的手指抚摸过的树叶,含着牛哞、炊烟,进一步呼应了图瓦人谜一样的历史。就像绢上的墨迹,意味隽永却又无以名状,散发出混合的多元的生活气息。有时它是杂乱的,有时是艺术的,但更多的时候是神秘静谧的。
        第3次来禾木村是2007年9月,到达禾木的第二天下午,我便向同行的大连朋友提出赶在太阳落下山之前,一起去禾木村的桥头拍“牧归图”。
        牛是乡村男人生活中最为贴心的伙伴。被赋予了乡村最古老的形象,牛的脊背上闪烁着弯曲的曲线,占据着村庄的每一个黄昏,在大地上漫游,与乡村男人们一起进入到安详、静谧的家园的意义中去。禾木大桥巨大的木质拱门挑起一轮夕阳,犹如最灿烂的镜子,辉映出每一个古老乡村的影子。原始而古老的有关人类家园的歌谣在每个清晨、黄昏中被反复吟唱。
        每一个黄昏,牛群排着队从河岸的对面慢慢踱过来,架设在宽阔禾木河上的拱形木框高大结实,像门楣一样刚好框住了它们晚归的身影,背景是落日的烟柱与质朴的木桥,衬着远处的白桦树林与清澈的河水——这是摄影者们拍禾木村的一个最为经典的镜头。
        我俩走在禾木村桥头的路上。身边不断有三三两两的游人扛着摄影器材从身边擦过去,显然,他们与我们是同一个方向:桥头。还没走到跟前,我就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不到百余米的古老木桥的两侧,黑压压地挤满了五六十个男男女女的摄影者,他们早已架设好了“长枪短炮”静候一旁,早先于我们到达“舞台”,等待着重要的“演员”——牧人与牧归的牛群 “上场”。
        我犹豫地停下脚步,摸了一下手中薄如玩具般的数码相机,有些自卑:“比不过啊,还去凑热闹吗?”
        最后,我俩决定不拍“牧归图”了。
        很快,一位骑着马的牧人赶着一大群牛从树林的对面过来了。他与这一大群牛准备过木桥回到村里去。人群中有了骚动。这些摄影者像接到“命令”似的,纷纷摆好拍照的姿势,将“长枪短炮”齐齐对准了这群悠然而至的“演员”慢慢走到木桥的中间。
        突然,一位头上绑着花头巾的小伙子一个箭步从人群中冲了出来,半跪在木桥的中间,捧起相机对着牛群一阵猛拍。其他几个摄影者见状,也学他的样子扑了过来,齐齐半跪了下来,拦住了这一大群准备过桥回家的牛群的路。为首的这头健壮的牛被吓了一大跳,连连后退,一下子与后面的牛群纷纷挤做一团。紧跟在牛群后面的马也像是受惊了似地发出不安的嘶鸣……很快,牧人的鞭子狠狠落在了牛的身上。这头牛向后退的脚步停了下来,站立不动,眼睛里有一种恼恨与隐忍的敌意。紧跟在它后面的牛群也停下了脚步。
        一场牛与游人的对峙开始了。
        离开禾木的这天下午,我们去看望一位真正的图瓦老人。
        我们要去拜访的图瓦老人叫确凯,2005年我曾拜访过他,算算他今年也该80岁了。在禾木村他恐怕是我见过的一位最老的老人了。他以前家住加孜布拉克,40多年前搬到这里来,把家安在离禾木村很远的一个山坡上,与自己3个儿女们居住在这里,再也没有离开过。几顶充满古老气息的尖顶木屋掩映在密密的白桦树林中。平时,除了儿孙的嬉笑声与鸟叫声,和村人的偶尔造访,再没有其他的声音进入。
        不知从哪年开始,他在自家办起了一个“图瓦家庭博物馆”,在一间收拾好的屋子里摆满了木头鞋、皮酒壶、旱獭皮、布绣针袋、纺线车、打奶的木桶等古老的物件。他似乎相信所有的物件都有那样的禀性,能够自己讲述图瓦人的历史。它在承担着图瓦人以往的精神元素,能将古老传统安放在这里。
        每天,确凯老人照看他的小小“家庭博物馆”。他的目光在这一个个物件上停留,偶尔会有些外地的游客光顾这里,和他一起触摸这些古老的记忆。没有什么可以成为让他离开这里的理由。
        他的家里还是老样子,正厅的前方供着一幅成吉思汗的画像,与其他图瓦人家不一样的是,那张画像是用镜框仔细地镶嵌起来,屋子里清冷异常。所有的一切全都笼罩在灰尘之中,包括分置在木门两侧的打奶桶,几件细缎的图瓦人的民族服饰斜挂在墙上,那皱折所形成的阴影好像一直在那里。但也有能使我感到安详的物件,如子宫形状的干灵芝,木盆里的清水,凝滞的空气,带着灰尘的哈熊皮、木鞭子……这时我看到确凯老人眼球表面浑浊的液体。确凯老人话不多,沉默地在一旁搓着手。
        但他说起话的时候,我也听不太懂。他说一种最古老的图瓦语,我们借助简单的手语交谈,恍若置身于语言诞生之前的蛮荒岁月。
        “我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确凯老人的儿子用含混不清的汉语把老人的意思传递给我。
        他一再重复这句话,并且抬起他忧郁的眼睛。我已见过他一次,还是2005年,但他显然不认得我,他不笑,好像从来就没笑过。
        “你别拍我了。”他无精打采地对我做了个手势。
        “我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我对他笑笑。告诉他这话他已经对我说过了。
        那些曾穿过窗棂的风已在深秋的薄暮中止息。
        我想起读过埃兹拉·庞德的诗句:“让一个老人休息吧。”我想这大概是一个老人对自己所能做的最后的勉励了。
        具有戏剧性的是:当我为自己的到来心存悔意的时候,在离开禾木的途中,我见到了那些零散在路边草场上的图瓦民居,它们一间一间地散落在禾木旅游区之外,彼此之间还有些随意,不像禾木村那么紧凑,却透露了它们的平民身份,显示出生活原始的形态与情趣——这才是它本来原有的模样,填补了我经验的空白,将此次旅途分为两半——让我懂得:世间并无隐逸之路而只有生活。
  •                              
                                            分享收藏到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和讯网摘 Google书签 Windows Live Del.icio.us Yahoo书签 提交新发现,Dig it 添加到百度搜藏 Save to inu.cc 收藏此页到纯我网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 相关文章

新疆昌吉市北京南路168号(世纪花园) 新ICP备:05000483号 QQ-81055124 手机: 13039414517 呵呵~若有错误请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