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话剧团创作的话剧《马市巷子的老院子》。
■阅读提示
曾几何时,话剧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代表,一部话剧可以让全国各地的剧团同时上演,吸引数千万人踊跃观看。
能看一场好看的话剧,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一种文化奢求;如今,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发展,高清电影、电脑上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到想看的影片,而话剧却要定时定点观看,人们逐渐淡忘话剧,话剧也逐渐走向边缘化了。但痴迷话剧的新疆话剧团的演员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话剧的创作和追求。□文/图 记者 王磊
到哪演出都受欢迎
戈弋,新疆话剧团现任团长。他对话剧的痴迷从十七八岁时,已显露无遗。
“那时候的新疆,话剧导演极其缺乏。”戈弋说。1982年,戈弋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班。1987年毕业时,学院准备让他留校任教。
让院方意外的是,这个诱人的机会,对于戈弋并无吸引力。“如果留在北京,只能从事戏剧理论研究,我不喜欢;如果回到新疆,话剧导演少,我可以马上投入到话剧创作中。”戈弋对当年的选择,并不后悔。
1988年,戈弋回到新疆后,导演了一部又一部的话剧,从话剧团最辉煌的时候一直坚守到现在已经30年了。
戈弋大量阅读《收获》、《当代》等书籍杂志,每看一篇文章,他都会联想到新疆话剧。戈弋不忘继续挖掘,进而导演出一批优秀话剧。如:《世纪夜》在1989年获得新疆第二届戏曲导演奖,像汉代解忧公主远嫁西域的历史题材话剧《解忧》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被帕米尔高原各族人民称赞为“白衣圣人”的好医生吴登云事迹的话剧《吴登云》,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反映和田少数民族地区改水工程的《罗布村纪事》获得新疆“天山文艺奖”等,都是以新的创作思路,将新疆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以话剧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
连续演出的精彩话剧,让当时的话剧演员一度成为耀眼的“明星”。“那时,文化娱乐方式少,话剧团处处受欢迎,话剧团演职人员经常深入厂矿企业、农村牧区表演话剧。”回忆起当年话剧团的辉煌情景,戈弋说,“群众喜爱话剧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创作的剧目大多是反映新疆各族人民身边事的本土题材。”
演员队副队长徐少波回忆道:“那时候到哪里演出都很受欢迎,票特别紧张,经常有人托朋友来找我们。”
“上世纪50年代,以新疆军区文工团中的话剧团为主,新疆成立了话剧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一部分同志和明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来到新疆支援新疆的话剧事业。新疆话剧团也多次面向全国招收话剧学员,扩大话剧队伍。那时候,新疆人最喜欢的一个文化娱乐活动就是看话剧。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新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现代文艺形式的多样化,话剧的观众越来越少了,话剧的创作和演出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韩子勇分析说。
待遇太低人员流失
2008年,乌鲁木齐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与教师等热门职业相比,市艺术剧院招聘的6个岗位中却只有8名报考者,这次公开招聘出现的尴尬,无疑让很多文艺工作者心寒,他们都知道,之所以这样,与待遇有很大关系。
戈弋说:“报名者少,是因为话剧在近几年逐渐走向边缘化,观众少、演出少导致工资待遇低,也没有太大的出名机会。我们也很着急,人员不齐,有些文艺演出无法正常开展,但再着急,我们在招演员时还是会严格把关,认真筛选。要知道我们也曾培养过很多的优秀演员,像李亚鹏、王学兵、陈建斌等都是我亲手招进新疆话剧团,也是我将他们送到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的,现在他们都成了大腕、明星,留不住他们也是与新疆话剧团的条件、环境息息相关。”
据了解,现有的体制严重影响了剧院的人才引进,因为新疆话剧团是差额拨款单位,所有职工只能拿到70%的工资,现在刚进入剧院的职工一月只有800多元的工资,还要除去一些费用,待遇太低直接影响了报名人数。
话剧团演员队长王芳是新疆话剧团的一级演员,1985年从艺术学院毕业至今一直在新疆话剧团工作,43岁的她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这在新疆话剧团已算是最高的工资了,“同样是一级演员,在新疆歌舞团月工资达近4000元。”
新疆话剧团的工作人员刘夏的父亲是话剧团的老演员,2002年底退休时,刘夏接父亲的班进入话剧团工作,直到现在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工资少,根本不够给家里,还好结婚到现在没要孩子。”刘夏无奈地说。
待遇低,每年都有年轻演员流失。有的演员只好在外接别的工作接济自己,话剧团虽然知道,但考虑到现实问题,只要演员不影响本职工作,就没阻止。
创作时间长观众少
说起新疆话剧团面临的现状,戈弋说主要受两方面制约,一个是创作问题、剧本的来源问题;另一个就是观众来源的问题。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好剧本全国都可以演,不像现在涉及到版权问题,看中别人的剧本要付钱才能演。而一部话剧从构思、创作到排练,至少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两年一部话剧,与随时可以排练、表演的歌舞或与半年或一年就可以拍摄的一部电视剧、电影比,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票房收入上,都有很大的差距。”戈弋说。
过去人们的选择面少,现在随着电影电视的高清数字化、手机的多元化等形式的出现,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看话剧的人越来越少。
“想让新疆人像喜欢看电视剧或电影一样,定时定点坐到剧院看一场话剧,太难啦!”演员队长王芳说,“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哪有时间安安静静看一场话剧,很多人认为专门去看话剧,很浪费时间。”
挣多少靠演员自己
11月11日,记者在新疆话剧团采访,话剧团演员副队长徐少波正在对近两年精心排练的话剧《马市巷子的老院子》的演出场次,做全面统计和分析整理。记者发现在乌市观众中,个人愿意主动掏钱看话剧的人数还不到10%。
“当初来话剧团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想过有没有剧本演,有没有观众之类的事情,只是一个劲地排练表演;现在很多年轻的演员经常是好不容易有剧本可以表演了,舞台的序幕一拉开,台下只有一二十个观众。”徐少波拿着材料说:“现在剧组只要排演完剧本,演员们就要忙着出去联系观众,其实就是上门推销话剧,经常碰钉子。话剧《马市巷子的老院子》刚开始公演时,甚至连团长戈弋也出去推销了,那段时间,团长整晚睡不好觉。”
“不这样做,我们话剧团该怎么生存啊?”戈弋说,现在剧团被推向了市场,能不能挣钱、挣多挣少,全靠演员们自己。
“前年《马市巷子的老院子》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优秀剧目展时,是我带队的。当时我们在演出点附近的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找了家旅馆住下来,条件普通,门甚至都关不紧。当时剧团里有很多国家一级演员,但大伙没有一个有怨言的。休息时,一些资历深、年龄大的演员还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演员,像一家人一样,看到大伙在那样的条件下,还如此乐观地工作,我觉得很感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尤鲁吐斯·亚柯亚激动地说。
演更多好话剧给观众
近年来,一些影视圈中的大腕儿明星“回炉”话剧舞台,像由谢娜、何炅等明星出演的《暗恋桃花源》、方芳、阿雅等台湾明星出演的相声剧《这一夜,女人说相声》,再到即将出演的相声版《奋斗》,可以说不管是内地还是新疆,又将话剧重新拾起。
10月下旬,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文化六进”活动,新疆话剧图创作的三幕六场话剧《马市巷子的老院子》于10月28日在新疆大学进行首场演出,至今已经走进首府各大高校演出了9场。
演员们在台上专业的演技,逼真的舞台布景及富有新疆特色的台词,让新疆大学的这群80后学生耳目一新,一位英语系的学生说:“在我的记忆里,话剧好像只在以前的语文读物里出现过,像《雷雨》什么的,没有真正见过什么是话剧,今天亲眼看过才知道,原来话剧也这么有趣,尤其是这次出演《马市巷子的老院子》是真真切切地把我们身边的事情演出来了。”
演出结束后,很多学生在礼堂里迟迟不肯走,他们有的在等演员们出来合影,有的将导演围起来。
剧中出演闲锤子的杨海朝因为演得俏皮可爱,还拥有了一群年轻“粉丝”,演员队长王芳微笑着说:“真希望这样的演出机会多一些。”
看到这样的场景,戈弋团长感慨地说:“我们的话剧就是要给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观众看,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是无法真正看懂话剧的。”观众的赞美让他心里感到一种踏实,虽然前景并不十分乐观。
现在全国的话剧事业都面临着边缘化,但新疆话剧没有就此而停下来,一直在创作着。“政府买单,送戏下乡”活动,让话剧走进校园、走近观众,也是推广主流话剧的好办法,“接下来,元旦一过,我们还要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新疆的话剧。”戈弋说,“希望能给观众演更多好看的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