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莎莉·鲍尔布希在阿勒泰地区牧区演出。 莎莉·鲍尔布希提供
莎莉·鲍尔布希老人戴着老花镜看着那些发黄的照片,说出那物质贫乏年代的乐与悲。老人的思绪定格在那张照片上: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牧民坐在草坪上,小家伙们趴在老人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歌声,牧民围着莎莉·鲍尔布希听她唱着欢快的歌曲,树荫下有一辆拉拉车,想必前不久牧民是靠它转到夏牧场的,人们穿着清一色的衣服,那是军装或中山装流行的年代。
莎莉·鲍尔布希是柯尔克孜族老一辈歌唱家,出生在阿合奇县一个富裕的牧民家庭。她从小就有音乐天赋,音乐是扎根在她生命中的元素。她舅舅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歌手,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就想象着要当舅舅那样的歌手。上小学时,每逢学校搞活动或过节,她都为大家演唱许多柯尔克孜族民歌,被人们誉为“小歌手”。
1953年,适逢阿克苏专区文工团到阿合奇县招生,她参加考试并通过了。当她把自己被录取的消息告诉父母时,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家里不缺吃,不缺穿,一个女娃娃为啥要走这条路?再说你才14岁。”在那个年代的柯尔克孜族人传统观念里,一个姑娘在大庭广众之下蹦蹦跳跳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事。因此,莎莉·鲍尔布希希望去当演员,在众人面前表演,父母是绝对不允许的。
但要当一名演员,要用自己的歌声歌唱生活的强烈愿望鼓舞着莎莉·鲍尔布希,一天她趁父母不备,悄悄地溜出毡房,一个人来到了阿克苏市。初到文工团,语言成了她最大的障碍,她既不懂汉语又不懂维吾尔语。但这个聪明好学的柯尔克孜族姑娘为了自己的梦想,逐渐克服了语言上的困难,学会用汉语和维吾尔语歌唱。
她第一次登台演出,演唱了一首柯尔克孜族民歌《牧马姑娘》,这首歌是她小时候无数次唱过的,但一正式登台,歌还没唱完她就冒了一身汗。
文工团是培养演员的摇篮,她在毡房里为牧民歌唱,在边境哨所为战士歌唱,在小村庄里为农民歌唱,在车间里为工人歌唱。她的歌声也逐渐被天山南北的农牧民所熟悉。
1955年,她被调到新疆歌舞团,在这个人才汇聚的大舞台上有很多锻炼的机会。她曾多次随团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演出,还去了吉尔吉斯斯坦。新的工作环境需要新的节奏,她发现光唱柯尔克孜族民歌是不够的,她尝试着唱其他民族的歌曲,还自学了音乐理论知识,系统地学习了乐谱,她还试着给本民族诗歌作曲,向世人展示柯尔克孜族民歌和诗歌的魅力。
你柯尔克孜族民歌浩如烟海,有短小精悍、容易抒发感情的特色。被经典的柯尔克孜族民歌沐浴的莎莉·鲍尔布希的演唱豪放、热情、甜美、自然。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流行歌曲。1960年由她自己作曲并演唱的《歌唱解放军》这首歌,以旋律热情奔放、节奏明快流畅很快在全疆各地流传。《歌唱解放军》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也是莎莉·鲍尔布希的主打歌曲。
莎莉·鲍尔布希的老伴何力西老人看着一张张照片都可以说出时间、地点、内容。这是1972年在阿勒泰地区牧区演出时照的;这是1978年在南山牧业队演出时照的;这是1982年在阿合奇演出时照的;这是1996年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筛选新秀时照的,那时选定的阿孜古丽现在是新疆歌舞团的独唱演员;这是我们的大女儿莎维拉刚到塔里木歌舞团时照的;这是我们的小儿子苏云都克……
莎莉·鲍尔布希老人在退休前,把自己作曲演唱的30多首歌录制了一盘磁带。《飘香的帕米尔》、《松花江》、《我放声歌唱》等豪放、欢快、热情的歌曲,是莎莉·鲍尔布希老人的又一段回忆。
作者:布仁克西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