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给朋友看看,地址:
民间艺人佟铁山:把民歌唱到生命的终结 |
2007-12-31 17:05:35 |
1942年出生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村的佟铁山,是喝着金泉水长大的。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民间艺人和民歌歌唱演员,缘于9岁那年的一次做向导的经历。 1951年10月的一天,做乡村教员的父亲突然让佟铁山带着解放军战士,去村头的民间老艺人巴图家。原来,当时新疆刚和平解放不久,王震将军的50团就驻扎在现在的农四师66团场附近。50团有一个20多人的文艺演出队,经常为驻地的各族群众表演节目。当时文艺演出队的主打节目就是《白毛女》,演出时演员换服装或准备道具的间隙,乐队要穿插一些民歌表演,而当时给察布查尔县的群众表演时,队员中却没有人会演奏传统的锡伯族民歌。于是文艺演出队的张队长就找到了佟铁山的父亲,因他是小学教员,了解和知道一些民歌。佟铁山的父亲给张队长提供了一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锡伯族民歌歌词,却没有谱曲,这下难住了演出队的队员们。佟铁山的父亲知道村头的老民间艺人巴图会唱很多民歌。巴图不识字,也不识曲,但是他会唱。这就可以帮助演出队把曲子谱出来。 佟铁山回忆当时的场景说:“记得那天,巴图老人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海兰格格》,我在一旁仔细地听着,演出队的战士们则一边听巴图唱,一边记歌谱,把这些民歌的曲子全部整理、保留了下来。我当时听着巴图一首接一首地唱,简直陶醉了,这对当时年仅9岁的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如此动听的歌曲,特别是那首《海兰格格》,可以说它影响了我的一生……” 佟铁山又补充说:“可以说我唱民歌是从《海兰格格》开始的,巴图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从9岁开始唱《海兰格格》,一直唱到现在,这次的‘百首锡伯族民歌录制’,我还要演唱这首歌。这么多年来,这首歌我不知道唱了多少遍,可是我每次唱完后,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和全新的认识。” 《海兰格格》这首歌讲述了一对锡伯族年轻恋人为了追求完美的爱情,演绎的一段坎坷而又动人的美丽故事,也是一首丈夫对妻子的追念歌。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真实,故事动人,很受锡伯族人民喜欢。还没有等记者回过神来,佟铁山就即兴唱起了这首《海兰格格》: 额哩!格格有情我有意,我心系在你心上,结亲为了掩耳目,你来我往情意长。 海兰格格阿给哈吉阿给尼亚曼。 额哩!为求幸福做生意,生意越做越兴旺,处处都有顺心事,旧情时时涌心上。 海兰格格阿给哈吉阿给尼亚曼。 额哩!卖了花马开酒店,卖了黄牛去经商,翻过关卡到俄国,不幸被押在牢房。 海兰格格阿给哈吉阿给尼亚曼…… 见到了周总理 佟铁山读初中和高中时,就经常参加学校的一些文艺活动,而且一直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1960年高中毕业后,佟铁山回到了当时的爱新舍里镇乌珠牛录大队,担任文艺队的队长。他经常带领文艺队的十几个队员排练一些文艺节目,为大队的社员表演,当时有许多歌曲和舞蹈都是佟铁山自编、自导、自演的。 1964年4月,得知自治区要选出一批民间业余演员到北京参加11月由文化部和中央民委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佟铁山很兴奋,就试着报了名。在伊犁州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因他表现出色,直接被选送到了乌鲁木齐市。在乌鲁木齐市的一个月里,佟铁山认真排练,专心唱歌,很快就脱颖而出,被最终确定为新疆代表团50个成员中的一员。 佟铁山告诉记者:“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新疆,第一次到北京,更是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去北京的火车整整走了7天,想着我们都能到神圣的首都北京,到人民大会堂表演节目,还有可能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代表们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到北京。” 1964年11月26日,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8个省、市、自治区53个少数民族的2000多名代表,演出了200多个音乐、舞蹈、曲艺、戏剧节目。佟铁山说:“我记得很清楚,那次开幕式是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乌兰夫主持,我看到了周总理在大会主席台上。当时由于激动,我没有听到大会要求全体起立奏国歌的声音,在别人的提醒下,我慌忙站直了身体,跟着音乐的节奏唱起了国歌……” 佟铁山动情地说:“在开幕式上,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周总理浑身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他不仅高声跟着音乐的节奏唱国歌,还热情地打着节拍,指挥大家唱国歌,全场2000多名代表都被周总理的这种激情感染了,全场处在一种热烈而激动的氛围中。看到周总理指挥大家唱国歌的有力臂膀,联想到他为共和国的建设付出的辛劳,再看周总理瘦弱的身体,许多代表唱完国歌后都热泪盈眶……接着,周总理脱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一直持续了1个多小时。周总理以一贯的谦和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让我来看大家来了!’顿时,赢得了2000多名代表的热烈掌声。他勉励在场的各少数民族代表,在北京好好参加演出,回去后发奋努力,顽强拼搏,为国家的文艺事业多作贡献,将党中央、国务院和毛主席的问候传达给每一个少数民族群众……” 3次见到毛主席 谈起自己3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佟铁山很兴奋。 全国各个少数民族代表团的节目都很受北京观众的欢迎,他们演出的每一场都是人山人海,首都的观众都想看看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的文艺节目。1964年12月29日,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结束后,代表们并没有马上离开北京,因为这是新中国第一次组织这样全国性的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国务院很重视,组委会就安排代表们在北京参观。 佟铁山高兴地说:“当时我们演出完了之后,参观了石景山、钢铁厂、纺织厂、坦克学校等,组委会还安排我们观看了当时红遍全国的‘三红’大型歌剧,即《东方红》、《红色娘子军》和《红灯记》。” 佟铁山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1964年11月28日。虽然这一天已经过去42年了,可是,佟铁山仍然记忆犹新。那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了首都3万各界群众。 佟铁山激动地说:“我们新疆代表团就在天安门城楼下的第一观礼台,离毛主席和周总理很近。我当时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热泪盈眶,那是高兴和激动的泪水。没想到我22岁就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千百万人的愿望啊。我是幸运的,我应该高兴才对,可是我不争气的泪水还是不停地流了下来……” “我记得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挥舞着帽子向群众示意,当毛主席得知第一观礼台是新疆代表团时,还微笑着向我们新疆代表团的50名代表挥了挥手,点了点头。” 1964年12月27日,这一天令佟铁山终生难以忘记,因为那天他不仅第二次见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而且还跟他们在人民大会堂合影留念。 佟铁山说,那天他们刚吃过早饭,国务院办公厅的同志就通知新疆代表团的团长,让大家回去收拾一下,换上整洁、干净的衣服,身上不要带多余的东西,还给他们讲了一些注意保持良好秩序、服从命令听指挥之类的注意事项。当时团长只是说集合完毕,统一到人民大会堂门前集中,没有告诉队员们到底是什么事情,不过大家心里都明白,肯定有好事。 12点左右,大家来到人民大会堂前,其他省的代表团早已在那里列队等候了。佟铁山和队员们在接受了简单的安全检查之后,排队进入了人民大会堂,迎面看到的是几排凳子,前排凳子上还用红纸写着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字。顿时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要跟来自全国的各民族代表合影留念。当时大家的激动心情难以言表,只是服从大会组织者的统一安排,各自找着自己的位置,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 12时40分左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宋庆龄、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微笑着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全场顿时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佟铁山第三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65年的元旦。那天新疆代表团的演员们应邀给出席元旦文艺汇演的领导和嘉宾表演节目。正当佟铁山和队友们在人民大会堂5楼化妆的时候,佟铁山听到门口警卫的对讲机里传出了这样一句话:“各部门注意,各部门注意,毛主席、周总理马上就要到了,做好警卫!做好警卫!” 佟铁山听到后,立即坐电梯到了一楼的舞台前等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到来。不到两分钟,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来到了大家的面前,佟铁山跟毛主席的距离不过3米左右。 付出就有回报 从北京回来后佟铁山被调入了县文工团,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文艺生涯。“文革”开始后,他回到家乡务农,可是天生喜欢音乐艺术的佟铁山耐不住寂寞,一直带领大家排练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这期间,他创作了《驻军部队好得很》、《歌唱边防战士》、《苇笛声声说公社》等一大批歌曲和舞蹈节目。 1972年,佟铁山被镇上的金泉中学聘为音乐教师,这给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此,他为自己痴迷的音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他也获得了回报。 1989年,佟铁山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全国首届民间艺术节的演出。 1990年,佟铁山回到察布查尔县文化馆从事音乐创作工作。 1990年,由佟铁山主编并演唱的《海兰格格》、《敖都尔之歌》等13首面临失传的锡伯族民歌,被收录进了由察布查尔县文化局录制的《锡伯族民歌专辑》、《锡伯族戏曲专辑》等4盘录音带中。 2004年4月,佟铁山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的直播演出。 现在,佟铁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伊犁州音乐家协会会员。 说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佟铁山淡淡一笑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