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卡姆成功“申遗”一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为木卡姆成功“申遗”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
铁木尔·达瓦买提向记者介绍说,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同汉、唐时期盛极一时的“西域大曲”、“西域乐舞”具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后经历代演变、不断丰富和发展,到16世纪中叶,由当时的叶尔羌汗国(今新疆莎车一带)的王妃阿曼尼莎汗在苏丹阿布都热西提汗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组织玉素甫·克迪尔汗等木卡姆演唱大师和学者对维吾尔木卡姆进行了大范围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将当时流传在民间的木卡姆乐曲、歌曲、舞曲,模拟天文学规律的12个月、365天、24小时,规整定型为12个木卡姆、365首歌或曲、演奏24个小时。经过这次大规模的规整而终成12部大型音乐套曲。“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由此而得名。
中国维吾尔木卡姆十几个世纪以来,都是以“口传心教”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到了新疆解放前仅剩两三位高龄艺人能够比较完整地演唱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这个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收集和整理工作。把南北疆几位著名的木卡姆民间艺人两次请到乌鲁木齐,对他们演唱的十二木卡姆进行了录音、记谱、整理工作。万桐书等音乐家日夜辛勤工作,把他们演唱的绝大部分唱腔和唱词,用当时的钢丝录音机录了下来,并用五线谱将十二木卡姆曲调记录下来。后来中国唱片社根据录音将他们演唱的十二木卡姆刻成密纹唱片出版发行。
1977年,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就精心组织了则克力·艾力帕塔、玉山江·加米等部分音乐家成立一个小组,把吐尔地阿洪等人1956年的录音重新进行整理、研究,第一次出版了“十二木卡姆”录音带。1978年起相继在新疆歌剧团内成立了“十二木卡姆”学唱小组,新疆艺术研究所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后来又成立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研究学会”。至此,研究、探讨、整理、演出木卡姆步入了一个较为正常的轨道。上世纪80年代中和90年代初,先后在北京、乌鲁木齐、麦盖提、哈密、莎车等地多次举办了“维吾尔木卡姆学术研讨会”和“中国维吾尔木卡姆成果展”等一系列活动。1996年起,新疆艺术学院开设了“木卡姆传习班”,至今已招收的学员有三届。
1996年夏天,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亲自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对维吾尔木卡姆又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研究、探讨、整理、规整、完善,并把买买提明·玉素甫、哈力克阿吉、阿不力孜·夏克尔、买提肉孜·吐尔逊、买提吐尔逊·巴吾东等木卡姆艺人、学者请到北京。在这次补充和完善中成功地寻找到了已失佚和遗忘的作为“十二木卡姆”的跋或结论的《阿比倩希曼》与作为每部木卡姆《琼乃额曼》部分中一支曲目《穆斯台扎特》,以及16世纪木卡姆大师阿曼尼莎汗自己创作的一部木卡姆《依希热提恩格兹》(激人欢乐的乐章之意)。
199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根据这次研究整理的,由铁木尔·达瓦买提担任主编并亲自写序的,长达13卷的巨型套书《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铁木尔·达瓦买提的具体指导下,在买买提明·玉素甫等人的操作下,包括了12部木卡姆和阿曼尼莎汗《依希热提恩格兹》木卡姆完整的五线谱乐谱,维吾尔、汉文歌词、歌词的拉丁文转写、维吾尔、汉、英文序言、注释、诗人小传等内容的一部比较权威、规范、完整的“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终于问世了。
2000年底2001年初,铁木尔·达瓦买提多方筹集用于拍摄、制作、出版、发行等经费并具体指导。在有关方面倾力支持下,历时四载,终于将“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制成VCD、CD、DVD光盘,并用维吾尔、汉、英、阿拉伯等四种语言文字向国内外发行。
2002年底,铁木尔·达瓦买提给文化部领导写信,就中国维吾尔木卡姆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事宜坦诚地谈了他的看法,并建议文化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管齐下,一是由文化部牵头,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联系,做好申报前的准备工作;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各类材料、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按照文化部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拿出全套的中国维吾尔木卡姆的申报材料。在“申报”工作组吕家传、韩子勇、李季莲、周吉等同志夜以继日地工作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领导、专家,文化部外联局的专家和工作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拿出了高质量的、具有高科技含量和丰厚、广泛资料基础的完善而有说服力的“申报书”,并于9月正式递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维吾尔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是维吾尔民众和文化人心智的结晶,包含着民族的爱意和心声。十二木卡姆的“申遗”工作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群众基础和众多酷爱木卡姆艺术的、像铁木尔·达瓦买提这样有木卡姆情怀的有识之士。2005年11月25日,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和追求终于实现了。那天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兴奋的日子,因为维吾尔木卡姆是属于民族的、人民的、国家的、人类的。
|